分享缩略图

51 暗网 今日吃瓜:51暗网今日黑料爆料与吃瓜热点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首页> 新闻中心>

十大考51 暗网 今日吃瓜:51暗网今日黑料爆料与吃瓜热点文明突出特性

2025-04-25 05:25:12

来源:新华社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字体:

一年一度考古盛会,十地十项重大发现,讲述泱泱中华的故事。

4月24日,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。

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、浙江仙居下汤遗址、甘肃临洮寺洼遗址、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、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、陕西宝鸡周原遗址、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、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、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、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——从30个参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,这“十大”经过了严格的初评、终评等环节,代表着考古界的专业共识。

“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,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,涵盖了人类起源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、夏商周考古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、佛教考古等多个领域,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。”宣布入选结果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点赞道。

自1991年开始评选以来,这已是第35次评选年度“十大”。从东到西,从内陆到边疆,新一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哪些特点?

规模广大、跨度宏大——

濛溪河遗址群第一地点(即濛溪河遗址)面积约1.2万平方米;下汤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;寺洼遗址面积约200万平方米,发现了目前已知规模最大、内涵最丰富、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;周原遗址总面积逾30平方千米,是最大的先周文化聚落和西周都邑聚落……先辈们筚路蓝缕,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规模惊人的遗存。

要形成这样大的遗址,背后是经年累月的营建。

莫尔寺遗址始建于公元1世纪,约9世纪末10世纪初废弃;玛不错遗址可分为4期,距今5000年到2000年;濛溪河遗址群的时间跨度更是从距今10万年到约5万年。

透过考古这扇窗,我们看到横亘古今的勤劳与智慧、伟大与绵延。

在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的一处探方里,可以看到它经历了4个新石器文化阶段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中共仙居县委宣传部供图)

新遗址多、新发现多——

新一年度的“十大”中,武王墩一号墓可谓“横空出世”的新发现。

2020年,一支百余人考古队来到距离寿春城遗址不远处的武王墩墓,在初步探明墓室结构和陵园范围后,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工作。

经过5年科学考古发掘,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器物1万余件,包含基本完整的礼容器、礼乐器组合,保存完好、共出器物丰富的“木俑坑”,以及大量漆木生活器、车马兵器、玉器、卜甲等,种类包罗万象,为了解楚国物质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。

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现场(2024年4月15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

濛溪河遗址群、玛不错遗址、莫尔寺遗址等都是近年来发现的历史遗址。而盘龙城遗址、周原遗址、琉璃河遗址,则都是发现半个世纪以上的遗址,考古工作者在这些遗址之上孜孜以求,用近年来的考古新进展帮助它们入选“十大”。

比如,在盘龙城遗址,考古工作者搭建水上平台,对周边水域进行水下钻探,发现文化堆积的迹象;在周原遗址,宫城南门外壕沟内新出土一批卜甲、卜骨残片,成为研究西周甲骨学与西周历史的罕见出土文献;在琉璃河遗址的平民墓葬,考古学家使用了人类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亲缘关系鉴定的最新方法,辨识出一组四代家族树,这是国内首次在商周考古领域重建的家族树。

“纲举目张,新理念、新技术赋能老遗址的持续发掘,把过去的重要发现也盘活带动了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说。

实证历史、意义深远——

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。

东亚现代人从何来?濛溪河遗址群硅质岩小石器工业的发现,系统填补中国南方到东南亚本阶段文化的空白,为东亚早中期石器文化转型研究提供关键实证。

秦汉之际如何进行西南边疆治理?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和简牍,实证了“西汉置益州郡”“领二十四县”等历史史实。

史前西藏社会什么样?玛不错遗址发现的众多外来遗存,如稻、粟、黍、海贝、象牙、青铜器、滑石珠、红玉髓等,填补了跨区域文化交流的诸多空白……

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大型贵族墓M2401出土的马辔饰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(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动办公室供图)

越多历史被实证,越令人向往未来的考古新发现。

过去一年,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1740项考古发掘项目,18个“考古中国”在研项目统筹推进,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,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,考古工作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
瞻望未来,这些项目中,一定会诞生更多“十大”,揭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密码。

策划:陈芳

记者:徐壮

新华社国内部出品

【责任编辑:刘维佳】
返回顶部
Sitemap